鸣谢指导单位:(拟)
国际采矿及金属协会
欧洲粉末冶金协会
欧洲机床工具工业协会
世界3D打印技术产业联盟
美国机械制造技术协会
意大利机床制造商协会等
德国机床制造商协会
亚洲粉末冶金协会
日本粉末冶金工业协会
中国钢铁工业协会
中国硬质合金协会
中国机械工程学会
国家增材制造创新中心
粉末冶金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
广东省粉末冶金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等
共同组织单位:
德励国际会展集团
宝武钢铁集团
全联冶金商会
上海市金属学会
国家金属粉末冶金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
组委会执行招展单位:
励兴展览(上海)有限公司
鸣谢科研院校及相关单位:
中国五矿
中冶集团
中钢集团
中铝集团
中信重工
北方重工
中国有色集团
宝武集团
沙钢集团
有研集团
中国工程院
清华大学能源研究院
华东理工大学
上海大学
上海理工大学
上海电机学院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
北京矿冶研究总院
武汉科技大学
河北工业大学
安徽工业大学
国家增材制造创新中心
国家磨料磨具质量检验检测中
西北有色金属研究院
中国机械总院集团
北京机电研究所
江苏沛县铸造业协会等
超硬材料行业大揭秘!超硬专家谈金刚石微粉五十年发展简史
一、超硬材料微粉发展简史
1、金刚石微粉的研制
人造金刚石的研制成功及小批量投产,为我国人造金刚石微粉的研制和发展提供了原料来源。为满足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三磨所王文标等于1966年4月至1968年6月在文化大革命的过程中完成了“研究与制定人造金刚石微粉的制造工艺”,随后即转入了中间试验,为我国第一个金刚石专业生产厂-第六砂轮厂微粉车间的建造及全国十几个厂的推广试生产(如第二砂轮厂、上海砂轮厂、武汉军区712厂、北京钻探工具厂、长沙矿冶研究院等)和超硬材料微粉的工业化生产提供了成套工艺参数,为以后行业微粉的大发展在技术上奠定了基础。
2、柘城金刚石微粉的发展
20世纪80年代初,柘城县国营拉丝模厂建立了第一个金刚石微粉生产车间,1986年前后柘城县又建立了第一个民营企业-泰风金刚石微粉厂。1988年机械电子部机床工具工业局和中国磨料磨具工业公司,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职工教育工作的决定”和机械部(86)教函字199号文件,关于《七五》开展工人中级技术培训的目标要求,由中国磨料磨具工业公司组织编写并出版了一套“磨料磨具工人中级技术理论培训教材”,包括由院兴国编著的《超硬材料提纯分选检测工艺学》等全套书共九本170万字。随后柘城地区金刚石微粉就是以“超硬材料提纯分选检测工艺学”为蓝本,像雨后春笋般一下涌现出数十家民营金刚石微粉厂。
20世纪90年代初,随着国防、机械、光学工业迅速发展的需要和金刚石生产的大发展,为金刚石微粉生产提供了充足的原料来源,促使金刚石微粉超常规发展,使柘城地区金刚石微粉生产厂猛增到100多家,涌现出了像泰风金刚石微粉厂、柘城县金鑫磨料磨具有限公司、柘城县新源超硬材料制品有限公司、柘城县金日金刚石磨料磨具有限公司、柘城县华鑫超硬磨料磨具有限公司、河南省惠丰金刚石有限公司等具有规模的生产企业。这些企业当时年产量在200-1000万克拉的金刚石微粉厂也为数不多,而年产金刚石微粉在100-200万克拉的小厂不少。这些企业的产品以内销为主,通过外贸公司出口销售为辅。
归纳起来:90年代柘城地区金刚石微粉生产是厂多规模小、生产条件差、生产工艺落后、技术力量薄弱、管理水平差、质量控制手段落后,很难保证产品质量,亟待整顿提高。但是,这些都为柘城金刚石微粉产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是21世纪已建立起的现代化金刚石微粉企业的雏形。
3、立方氮化硼微粉的研制
三磨所在进行人造金刚石中间试验的过程中,在3MN两面砧超高压高温装置上,以HBN为原料、金属镁为溶剂开展了CBN合成工艺的试验研究,于1966年11月成功的获得了第一颗立方氮化硼,随后转入了中间试验,为CBN微粉的研制提供了原料。
三磨所院兴国于1978年2月至1979年12月完成了“CBN微粉的制造工艺及应用研究”,为促进黑色金属与有色金属机械加工中研磨抛光技术的进步,奠定了良好的物质基础,是我国超硬材料的又一新进展,也为第六砂轮厂、河南富耐克超硬材料有限公司、郑州中南杰特超硬材料有限公司等CBN微粉的生产及应用提供了整套工艺参数。
4、爆轰法合成纳米金刚石
1963年前苏联用混合炸药采用爆轰法合成了超分散金刚石(简称UDD)——纳米金刚石,1984年前苏联开始了纳米金刚石工业化生产及应用研究。1988年美国和德国报道了关于采用爆轰法合成UDD的试验及UDD的性能数据。
我国于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采用爆轰法合成纳米金刚石的研究,中科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于1993年成功制备出纳米金刚石。此后,北京理工大学、第二炮兵工程学院、西北核技术研究所等都先后开展了纳米金刚石的合成及应用开发。在2001年至2007年间,在甘肃、陕西、深圳、河南等先后建起年产量在1000万~2000万克拉的纳米金刚石生产线。
目前,在规模生产和拓宽应用研究的企业有北京国瑞升、深圳市金刚源、河源中联纳米等。四川久纳新材料有限公司是我国首家采用瞬态超高压、高温爆炸合成金刚石微晶多晶体的公司,已批量生产出0-0.2μm至8-16μm共14种粒度的产品供应国内外市场。
为了促使我国纳米金刚石产业能更快更好的发展,若能把材料、制品与应用的各路大军组织起来,解决纳米金刚石生产和应用中的瓶颈问题,它必将导致该领域产生更大的飞跃,此举攸关重大。因此可以说纳米材料,当然也包括纳米金刚石将成为21世纪材料科学领域中的一颗大放异彩的明星。
二、金刚石微粉发展现状
颗粒大小包括几个层次:纳米1-100nm、亚微米0.03-1μm、微粒1-10μm、细粒10-100μm、粗粒0.1-1mm等等。金刚石微粉就其粒度而言属于80μm以细的粉体。
纳米颗粒与亚微米颗粒与粗粒粉体相比,其比表面积和比表面能明显增大,因此在生产过程中颗粒相互之间的作用力大大增加。由此可见,金刚石微粉的生产过程存在一定的难度,这不仅仅是颗粒细化和粒度分级的过程,同时还伴随着晶体结构和表面物理、化学性质等变化。所以说金刚石微粉的生产工艺是一个涉及机械、粉体工程、力学、物理、化学、矿物加工、现代仪器与测试技术等多学科的工程技术问题。
金刚石微粉生产中常采用的生产工艺是:
金刚石原料→粉碎→整形→酸处理→水洗→超声波分散处理→粒度分级→单号粒度酸碱处理→烘干→粒度检查→称重、包装、入库。
从上述生产流程来看,金刚石微粉是一种劳动密集型的生产方式,需耗费大量的人工劳动和时间,而且生产效率很低。为满足国内外客户对不同产品使用的要求,从54-80μm至0-0.1μm要分级出18或24种规格,所以生产周期较长。
进入21世纪,尤其是近10年以来,微粉之乡——柘城微粉行业受到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积极响应河南中原经济区建设的发展战略,按照县政府的统一规划,柘城县金刚石微粉厂纷纷走出家庭作坊式生产,连排集群入驻县高新技术开发区,建起一座座标准化厂房,增添了设备、改进工艺进行金刚石微粉规模化生产。
改革开放带来了我国经济的腾飞,也给超硬材料微粉的发展带来了勃勃生机。全国金刚石生产的大型企业集中在河南,由于超硬材料原料充足,超硬材料微粉的规模化生产企业也集中在河南。其中黄河旋风、豫星华晶微钻、中南杰特、富耐克、飞孟金刚石、亚龙超硬材料、联合磨料磨具等为主的企业在2011年生产的金刚石微粉年产量约6亿克拉,加上河南柘城地区金刚石微粉年产量4亿克拉左右,共10亿克拉;而我国南方(如湖南凯特、长沙金晶、深圳市纳镁金刚石等)和北方(如北京国瑞升、北京新世纪北极星、天津乾宇超硬科技等)微粉企业的年产量约2.5亿克拉,河南省金刚石微粉年产量约占全国金刚石微粉总量的80%。所以河南无愧于金刚石微粉生产大省,随着国内外市场的扩大,产能提升的需要,在金刚石微粉生产工艺、品种、质量等方面我们应该抓住机遇,增强信心,统筹当前与长远,更加注重拓宽增长空间,更加注重提高增长质量。(来源:超硬材料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