鸣谢指导单位:(拟)
国际采矿及金属协会
欧洲粉末冶金协会
欧洲机床工具工业协会
世界3D打印技术产业联盟
美国机械制造技术协会
意大利机床制造商协会等
德国机床制造商协会
亚洲粉末冶金协会
日本粉末冶金工业协会
中国钢铁工业协会
中国硬质合金协会
中国机械工程学会
国家增材制造创新中心
粉末冶金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
广东省粉末冶金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等
共同组织单位:
德励国际会展集团
宝武钢铁集团
全联冶金商会
上海市金属学会
国家金属粉末冶金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
组委会执行招展单位:
励兴展览(上海)有限公司
鸣谢科研院校及相关单位:
中国五矿
中冶集团
中钢集团
中铝集团
中信重工
北方重工
中国有色集团
宝武集团
沙钢集团
有研集团
中国工程院
清华大学能源研究院
华东理工大学
上海大学
上海理工大学
上海电机学院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
北京矿冶研究总院
武汉科技大学
河北工业大学
安徽工业大学
国家增材制造创新中心
国家磨料磨具质量检验检测中
西北有色金属研究院
中国机械总院集团
北京机电研究所
江苏沛县铸造业协会等
产业资讯:超硬材料演绎“强者恒强”
来源:大河网 金刚石和立方氮化硼的合成产量全球*,微粉和培育钻石原石产量全球*,形成了以超硬材料及制品为核心、原辅材料和专用设备仪器为基础、公共技术服务体系为支撑的全产业链格局。
正是因为在这个细分领域的竞争力不是一般的强,业界才有“全球超硬材料看中国,中国超硬材料看河南”的说法。记者在调研中发现,在这个生态形成过程中,郑州磨料磨具磨削研究所有限公司扮演了关键核心技术供给的角色,基于郑州三磨所出现的人才、技术和品牌的外溢,使得超硬材料产业在河南由点状快速演变为块状,并越来越表现出区域产业创新生态的发展逻辑和迭代轨迹,上演“强者恒强”的行业神话。
产量优势如何转化
郑州市钻石精密制造有限公司生产车间,经过设备加工的金刚石刀片如指甲盖大小,但极其坚硬,用来加工汽车发动机,或服务于航空材料生产领域。“通过整合刀具行业优势资源,我们先后建立超硬刀具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研发机构,成功填补国内高端精密超硬刀具的*。”4月6日,郑州钻石总经理张鹏飞说。
超硬材料制成品多用于芯片制造、新能源、航空航天、*数控机床等先进制造业。我省超硬材料产品产量全国*,其中人造金刚石和立方氮化硼产量分别占全国的80%、95%,金刚石微粉、复合超硬材料、培育钻石产量均占全国的80%左右。
但是,突出的产量优势背后,产值规模并不匹配。全国超硬材料产业规模1000亿元,我省只有400亿元左右,切磨钻削等制成品仅占国内市场份额的20%。全省超硬材料企业上游原材料产品居多,高端超硬材料制成品及功能化应用产品较少,中*产品竞争力薄弱,产品专用化程度和精细化程度不够,部分中低端产品产能过剩。河南省机械工程学会秘书长李剑认为:“在超硬材料领域,我们的基础很好,但是没有将优势发挥到*。只有坚持锻长板、补短板,开辟产业发展新赛道,才能走好高质量发展的‘华山一条道’。”
创新供给如何保障
要想领跑,就必须依靠科技创新,抢抓超硬材料产业前沿。
走进郑州三磨所展馆,可*“剪裁”大尺寸硅片的“划片刀”、可磨出镜面洁度的“硅片减薄砂轮”……公司自主研发的“高、精、尖、专”超硬材料制成品琳琅满目。作为研制我国*颗人造金刚石及其聚晶、*颗立方氮化硼及其聚晶的企业,郑州三磨所始终走在创新的前列,研制的半导体芯片精密划切用超薄砂轮实现批量化生产。
“之前,我国芯片自给率低,相关划切技术长期落后于人,成为制约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芯病’,这个难题被我们破解了,打破了国外技术垄断。”郑州三磨所总经理助理孙兆达说,公司还进军对金刚石材料要求更高的功能化领域,“高性能散热材料”“硼掺杂电极材料”等新方向也浮出水面。
在超硬材料领域,河南技术人才优势明显,全国50%以上的超硬材料研发创业人员均来自郑州三磨所,郑州大学、河南工业大学等高校均设立有相关专业并有突出优势。未来,我省将重点发展CVD(化学气相沉积法)金刚石,推动金刚石在芯片散热、滤波器等行业的产业化应用,超前布局金刚石在第四代半导体、光学器件、生物医药等领域的研发应用。
融合发展如何突破
柘城县生产金刚石微粉已有40余年的历史,是全国*大的微粉生产基地。力量钻石、惠丰钻石、厚德钻石等一批企业在这里集聚,形成了“原辅材料(碳棒)、金刚石单晶生产、金刚石微粉加工、金刚石制品生产”较为完善的产业链条。
“我们公司主要产品包括培育钻石、金刚石单晶和金刚石微粉,销售规模和市场占有率位居国内企业前列。”河南省力量钻石股份有限公司总工程师张存升说,“公司将进一步向超硬材料功能化应用领域延伸,发挥超硬材料在声、光、电、热等应用领域的独特优势,做大产业、做长链条、做优品牌。”
据统计,河南现有规模以上超硬材料企业300余家,其中上市公司7家、年销售收入超亿元企业30家,主要布局在郑州、许昌、南阳、商丘四地。从上游原材料、专用设备,到中游的金刚石、立方氮化硼、复合材料,再到下游应用到各领域,河南已经建立起较为集中和相对完善的产业链条。但从整个产业链来看,行业基础研发能力和应用技术、上下游之间的配合和标准化程度等方面仍存在不足。
业内人士建议提高产业集中度,牢牢掌握行业定价权。省工业和信息化厅材料工业处有关负责人表示,我省正在积极创建*超硬材料先进制造业集群,汇集创新、金融、人才等要素,引导产业链上中下游和大中小企业融合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