鸣谢指导单位:(拟)
国际采矿及金属协会
欧洲粉末冶金协会
欧洲机床工具工业协会
世界3D打印技术产业联盟
美国机械制造技术协会
意大利机床制造商协会等
德国机床制造商协会
亚洲粉末冶金协会
日本粉末冶金工业协会
中国钢铁工业协会
中国硬质合金协会
中国机械工程学会
国家增材制造创新中心
粉末冶金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
广东省粉末冶金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等
共同组织单位:
德励国际会展集团
宝武钢铁集团
全联冶金商会
上海市金属学会
国家金属粉末冶金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
组委会执行招展单位:
励兴展览(上海)有限公司
鸣谢科研院校及相关单位:
中国五矿
中冶集团
中钢集团
中铝集团
中信重工
北方重工
中国有色集团
宝武集团
沙钢集团
有研集团
中国工程院
清华大学能源研究院
华东理工大学
上海大学
上海理工大学
上海电机学院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
北京矿冶研究总院
武汉科技大学
河北工业大学
安徽工业大学
国家增材制造创新中心
国家磨料磨具质量检验检测中
西北有色金属研究院
中国机械总院集团
北京机电研究所
江苏沛县铸造业协会等
行业动态:10亿吨钢需!多地明确提出“工业立市”!钢铁行业的春天来了?
工业是经济增长的主体和引擎,振作工业经济是稳住经济大盘的坚实支撑。日前,工业信息化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务院国资委三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巩固回升向好趋势加力振作工业经济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
《通知》从多措并举夯实工业经济回稳基础、分业施策强化重点产业稳定发展、分区施策促进各地区工业经济协同发展、分企施策持续提升企业活力、保障措施等五方面提出了17项具体举措,为工业经济稳定恢复“添薪蓄力”、增强动能。
除了这一重磅消息的发出,今年以来,多省市再次重提“工业立市、产业强市”,这也意味着越来越多的地区重新将实体经济放在首位,将工业的重要性推向新高度。
加力振作工业经济
《通知》提出,要确保2022年四季度工业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保持制造业比重基本稳定,为2023年实现“开门稳”、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打下坚实基础。
《通知》针对当前工业经济运行中面临的突出矛盾困难,提出加快推动重大项目建设形成实物工作量,有力有序推进制造业“十四五”相关规划重大工程项目实施,用好各类政策性工具,支持企业设备更新改造投资,引导政府投资基金加大出资力度。深挖市场潜能扩大消费需求,稳定汽车等大宗消费,深入推进消费品“三品”全国行系列活动,挖掘绿色消费、信息消费潜力。稳定工业产品出口,落实好稳外贸政策措施,加强外贸企业服务保障,支持发展外贸新业态。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加强能源和重要原材料、关键零部件供应保障。持续壮大新动能,大力培育先进制造业集群,促进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加快发展数字经济。
巩固工业经济回升向好趋势,重点在行业。要统筹推进强基础、补短板、锻长板、育集群、建生态各项工作,深入推动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促进重点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其中,《通知》中对钢铁相关内容有如下规划:
1、聚焦产业基础好、比较优势突出、技术领先的行业细分领域或重点产品,发挥产业链龙头企业引领带头作用,支持形成一批石化化工、钢铁、有色金属、稀土、绿色建材、新材料产业集群。
2、落实落细工业领域以及石化化工、钢铁、有色金属、建材等重点行业碳达峰实施方案,健全绿色制造体系,加快节能降碳装备技术推广应用。
3、做好大宗原材料保供稳价,完善大宗原材料供给“红黄蓝”预警机制,灵活运用国家储备开展市场调节,促进价格运行在合理区间。
4、提升战略性资源供应保障能力,进一步完善废钢、废旧动力电池等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研究制定重点资源开发和产业发展总体方案,开展光伏压延玻璃产能预警,指导光伏压延玻璃项目合理布局。
5、加快国内(重点)铁矿石项目建设,推进智能矿山建设。
6、优化布局建设国家新材料重点平台,深化实施首批次应用保险补偿机制,加快促进一批重点新材料产用衔接和市场应用推广。
多地明确提出“工业立市”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建设制造强国,并对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集群发展等作出部署。
实际上,“制造强国”已然深刻地烙在城市发展的基座之上。今年以来,广州、天津、合肥等多个城市明确提出“工业立市”“制造业立市”的战略目标。就连工业增加值超过万亿元的深圳,今年5月也提出要“开创工业立市新格局、争创制造强市新优势”。
我国是全世界工业门类最全的国家,诞生了一批万亿级工业强市。从如下2021年主要城市工业增加值的图表中可以看到,上榜的20个城市中,经济的发达程度与工业增加值成正比的。工业实力最强的10个城市分别为上海、深圳、苏州、重庆、广州、宁波、佛山、泉州、北京、天津。
钢铁工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产业,三部门联合下发的《通知》、强大如沪广深都在以“工业立市”……这些利好消息都给钢铁行业带来了积极的信号,未来实体经济、工业经济作为主导的大环境下,必将拉动钢需,助力钢企走出寒冬!(今日钢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