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新闻
组织机构


鸣谢指导单位:(拟)
国际采矿及金属协会
欧洲粉末冶金协会
欧洲机床工具工业协会
世界3D打印技术产业联盟
美国机械制造技术协会
意大利机床制造商协会等       
德国机床制造商协会
亚洲粉末冶金协会
日本粉末冶金工业协会
中国钢铁工业协会
中国硬质合金协会
中国机械工程学会
国家增材制造创新中心
粉末冶金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
广东省粉末冶金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等
共同组织单位:
德励国际会展集团
宝武钢铁集团
全联冶金商会
上海市金属学会
国家金属粉末冶金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
组委会执行招展单位:
励兴展览(上海)有限公司
鸣谢科研院校及相关单位:
中国五矿
中冶集团
中钢集团
中铝集团
中信重工
北方重工
中国有色集团
宝武集团
沙钢集团
有研集团
中国工程院
清华大学能源研究院
华东理工大学
上海大学
上海理工大学
上海电机学院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
北京矿冶研究总院
武汉科技大学
河北工业大学
安徽工业大学
国家增材制造创新中心
国家磨料磨具质量检验检测中
西北有色金属研究院
中国机械总院集团
北京机电研究所

江苏沛县铸造业协会等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行业新闻> 生态环境部:逐步扩大全国碳市场行业覆盖范围


生态环境部:逐步扩大全国碳市场行业覆盖范围

7月21日,生态环境部新闻发言人刘友宾在7月份例行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坚持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下称“全国碳市场”)作为控制温室气体排放政策工具的工作定位。持续强化市场功能建设,逐步扩大全国碳市场行业覆盖范围,丰富交易主体、交易品种和交易方式。    
今年7月16日,全国碳市场启动上线交易满一周年。生态环境部数据显示,全国碳市场首批纳入发电行业重点排放单位2162家,覆盖约45亿吨二氧化碳排放量,是全球规模最大的碳交易市场。截至2022年7月15日,全国碳市场配额累计成交量1.94亿吨,累计成交额近85亿元。    
北京理工大学能源与环境政策研究中心发布的《中国碳市场回顾与展望(2022)》预计,完成电力、石化、化工、建材、钢铁、有色、造纸、航空八大行业覆盖之后,全国碳市场的配额总量有可能会从目前的45亿吨扩容至70亿吨,覆盖我国二氧化碳排放总量的60%左右。按照目前的碳价水平,到2030年碳达峰时,累计交易额有望达到1000亿元。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货币研究所研究员陈佳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一年来,全国碳市场成效卓著,已经初步构建了碳交易市场制度体系,展示了推动企业低成本减排示范作用,展现了我国应对气候变化的大国方略。未来一旦将电力石化等八大行业实现全覆盖,对实现“双碳”目标意义重大。    
陈佳说:“碳交易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全国碳市场建设要循序渐进,解决不同行业、不同企事业单位的碳交易定量和定价问题,帮助企业节约成本提高效率。”    
建设全国碳市场是利用市场机制控制和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推进绿色低碳发展的一项重大制度创新。政府通过相应机制发放给企业碳排放配额,一旦企业的实际排放超过其拥有的配额,为了完成履约,企业就需要在碳交易市场购买其他市场主体的配额。    
生态环境部应对气候变化司相关负责人此前也表示,全国碳市场第一个履约周期仅纳入发电行业,交易方式仅限于控排企业对配额进行现货交易,不利于活跃市场,部分企业对碳交易机制还不熟悉,存在观望心态。    

无锡数字经济研究院执行院长吴琦对记者表示,碳市场作为资本市场的组成部分,可以将技术和资本引入绿色低碳领域,促进先进节能低碳技术的研发和应用,围绕碳排放权交易、碳减排项目交易以及各种衍生品交易将碳技术与金融相结合,有利于缓解企业节能减排、转型升级的融资难题,对企业意义更重大,更能推动碳市场的繁荣。